2008年10月18日
[心得]吉他講座(四):音樂三要素
在吉他講座一當中,我提到過學習吉他的三要素,今天來講一下音樂的三要素:「音品、旋律、節奏」。
也許你會說,這我國中音樂課就學過了,沒錯,許多人都知道,也許也可以說出來,但各人體會不同,認知也會有所不同。有些聽過則已,有些則能舉一反三,諸多巧妙運用,妙不可言。
首先來談音品,簡單的說,就是音樂的模樣,他的長相、特質、個性、風格。譬如小提琴之於二胡,一樣屬於弦樂器,前者悠揚,後者沉鬱,拿小提琴來演奏悲傷的歌,特別是中國調,絕對不如二胡來的貼切;同理,拿二胡來拉快樂頌,一點都快樂不起來。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特性,薩克斯風的煽情,長笛的飄逸,梆笛的靈巧,嗩吶的鄉俚,口琴的奔放,大提琴的沉穩,揚琴的飛揚,磬的肅穆,各有所擅,各有所短,如何在編曲當中,納入適當的音品,配合歌曲的曲風,不能不對這些樂器的特性,花上點時間體會與了解。
應用到歌聲,同樣如此;有的人歌聲嘹亮,有的低沈,有的薄弱,有的渾厚;有些擅長高音,有些中音域明亮好聽,有些人假音力道十足,真音卻平凡。二重唱的配合,甚至三人的和聲,便得在其中去取得一個很好的斡旋。就拿國內知名女子天團S.H.E.來說,Ella的歌聲如其人,略帶低沈偏男性的嗓音,在中低音時特別突出;Sellina的中音較為渾厚響亮,通常是歌曲的主唱,而Hebe的高音相對較為穩定清晰,假音也較為扎實,許多高音和聲會交給她。但其實三個人的配合還是有許多需要補強的地方,所以她們的製作人真的很厲害,懂得善用各種編曲上的技巧,適當的安排三人的穿插,加上挑歌,以及每次推片的企劃,都可以造成足夠的話題。
其次,說到節奏;節奏是音樂的骨頭,有如一個人走路的步伐,如果音樂光有旋律沒有節奏,那只會是一串不知所然的旋律起伏,有如夜鷹啼叫,或如受凍的貓狗哀鳴,曲不成調。鼓是最常見的節奏樂器代表,或譬如國人熟知的朱宗慶打擊樂隊,或是韓國著名的難打秀,都是以節奏樂器為主的演奏模式。有人說,人在胎兒就是聽著母親的心跳,夜深人靜時,偶爾也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聲,心跳,便也是一種節奏。
歌曲的節奏代表一首歌的快慢,但我比較喜歡說,代表一首歌兩個拍子之間的長短。什麼意思呢?一般人的心跳次數,每分鐘六十到八十次,運動員可能四十到六十次(據研究,心跳次數越慢,越長壽);當一首歌的節奏定在60到70之間,我會說,那是和緩舒服的節奏,因為他貼近你的心跳,會讓你在聽歌時,不知不覺中將心跳融合到歌曲的步調之中。當節奏設定來到70到90之間,歌曲會稍微快過你的心跳,影響你的聽覺,間接加速你的心跳,你會有興奮、高亢的感受;反之,低於50的歌曲,會讓你心情穩下來,甚至感到低落,也不是不可能。
有些歌曲,會利用節奏的快慢變化,來達到歌曲高低潮,或是不同意境、情緒的表達,例如美國著名歌手唐麥克林的歌曲Vicent,就是典型的「自由速度」。另外一種玩法,則是拍子不變,但是每拍的彈奏音型減半,譬如原來一拍彈兩個音,突然變成整段都是一拍彈一個音,整個氣氛就會和緩下來,譬如黃舒駿的「戀愛症候群」。
最後談到旋律,如果節奏是音樂的骨架,那麼旋律就是音樂的外貌。相對於人的步伐,旋律就像一個走路的起伏、轉折,你會聽到「旋律悠揚」,卻絕對沒聽過有人說「節奏很悠揚」,你也許聽過「這是一首節奏很快的歌」,卻絕對沒聽說「這首歌旋律很快」。
按照我寫歌的習慣,我會先定好節奏類型,再去創作旋律的部份,就好像蓋房子,先架好鋼樑,再去填充灌漿,貼磚架窗。旋律怎麼玩?首先它有高低音,然後音與音之間,可以直線般的上揚或下落,也可以帶點弧度般的轉換(滑音,五線譜上會出現一個弧形的連接線)。前者多出現於正式歌曲的合唱、團唱(軍歌、國歌),後者則為主流歌曲所愛用。
從旋律再去看歌曲的編曲,則可以從主歌、副歌,乃至於橋段上的不同型態來應用。多數的歌曲,主歌平,起伏小,副歌高昂,起伏大,以營造出情感起伏宣洩的效果,如同寫文章,起、承,然後轉、合,副歌作結論,也是情感抒發的高點。有些人則會以小調起頭,副歌大調,營造出柳暗花明、雨過天晴的氣氛;或是反向操作,讓歌曲最後落於沉思之中,引人回味低盪。
回頭來說說,為什麼我喜歡說「節奏是兩個拍子之間的長短」呢?回到音樂的本質,他就是一種聲音,而聲音從物理學上去看,有所謂的波長、頻率和響度(振幅)。就人的聽覺來說,節奏事實上決定於兩個聲音點之間的「無聲時間長短」,也就是兩個聲響之間相隔的時間。因為有聲與無聲,就是聽覺效果上的天和地,如同電腦世界的「一與零」。當節奏快到一個程度,當人耳再也分辨不出音與音之間有沒有斷點(空音),那麼我們就會感覺到是一段連續的聲響,譬如小提琴、二胡、煤炭火車的鳴叫、大卡車的喇叭聲等等。
最後,如同上圖,這三者其實是相互配合,彼此影響,既對立又合作,既相等卻也可以各自凸顯。大家不妨花點時間,找首歌,仔細去聽裡面的編曲,用了那些樂器(音品),歌手的音質如何(音品),節奏的類型和主副歌間的變換,旋律的起伏編排。。。。最後又回到我之間所說的學習三要素,「音感、技巧、樂理」,今天講的算是樂理,但如果你去聽歌,去體會,去發展出自己的感受,那麼等於在提昇你的音感,同時也去認知、學習音樂人在編曲上所用的技巧,和所下的苦心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